发布日期:2019-04-02 浏览次数:13105
货拉拉的成长和发展,恰恰也是中国“互联网+同城货运”发展史的一个缩影。货拉拉的出现,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发展进程。遥遥领先后,同质化竞争前,货拉拉早就布下一局精细化运营的棋,与云之家携手的智能协同便是其中重要一步。
香港当地有句俗语:“少时不读书,长大做运输”运输行业:“你们自己不懂精细化运营,怪我喽?”2013年10月21日,香港中环林立的写字楼中的一座,货拉拉成立。
那个年代,内地传统物流公司占据了长途落货配送的主要份额。内地市场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概念还孕育未成,在城市内,无论是 To B 的商配还是 To C 的宅配,整体上都不够成熟,成本高昂却效率低下,降本增效势在必行。
那个年代,香港同城货运还是寻呼台时代。用车时,需要先打电话到寻呼台,然后再由寻呼台安排车辆,寻呼台有N家,这家不行就找下一家。
那个年代,O2O公司融资是一件轻松的事。互联网+模式在中国大陆正以横扫之势,试图改变生活。滴滴和快的还没有合并,在增量市场上酝酿着充分竞争,货拉拉作为网约货车,也正是在那时候融到了第一笔钱 —— Pre-A 轮,1000万美元,清流资本领投,Mindworks、零一创投跟投。
资本助力和飞速扩张,使得“货拉拉们”的体量呈指数级增长。据统计,仅2015年上半年,拿到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货运O2O公司就有20家左右,中国3000万辆存量货车市场展开为期近两年的烧钱大战。这些同城货运短租公司虽然发展迅速,但与滴快、Uber面临的同样难题是处于烧钱阶段,没有赢利,甚至连赢利模式都无从谈起。于是乎,长期鏖战后,2016年底,真正能沉淀下来的已经所剩无几。此刻,幸存者们务必清楚地认知到:这个市场并不是靠大规模补贴来占领——左手规模化,右手精细化,审时度势后的折衷之道,是货拉拉摸爬滚打的收获。
再回看行业本身:同城货运,解决的其实就是“车”与“货”的信息匹配问题,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底层架构,进行全自动调度降低整体运营成本。将配送信息货物、时间、地点等与车辆运载能力、位置、任务等以及路况信息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匹配,根据配送员位置、用户位置、目的地进行合理规划路线,减少配送时间,从整体优化入手实现系统的高效运作。
货拉拉的精细化运营并不止步于业务层面,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方面,通过云之家也实现了精细化运营,使用包括云之家企业版考勤、智能审批、会议助手、公共号、同事圈、ERP连接、异构系统集成等功能场景,打造了企业内部办公协同统一工作平台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接下来的日子,货拉拉一方面在2017年融资1亿美金,另一方面也将用心服务从战略落到了实处。
建立用户粘性之前,先建立司机的粘性
对于货主端用户来说,快速匹配是良好使用体验的开始,之后司机的服务体验和留存以及复购率直接相关。货拉拉一直将匹配成功率作为重要运营指标,试图做到30秒响应、5分钟内车辆候命、客服热线随时待命,目前货拉拉的配成率达到99%。
但同时,与吃喝等其它生活服务不同,“运货”长期需要的人群往往都会自备运货工具,临时使用的人群,很久才会用一次,过于低频,行业很难建立起“用户粘性”。对此,货拉拉让司机初步了解平台后,再继续通过各种福利和服务黏住司机,持续保证运力。
赋能内部员工,就是赋能市场竞争力
五年来,从中国香港到中国大陆和海外,从to 小B的商配和to C的宅配到同时延展企业版和汽车销售业务,是业务扩张的五年,也是货拉拉自身不断精进的五年。一路走来,人才的培养和员工的成长在这家年轻有位的企业受到了高度重视。“自我迭代”是货拉拉以身作则的标准,也是赋能员工的管理要领。不仅将自我学习打造成文化氛围,同时也在云之家开设“货拉拉加油站””。这是一种学习手段的补充,让员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自主学习,有机结合线下的培训课程,强化业务能力,也更提升了综合竞争力。
2018年货拉拉获得中国公路货运行业“金运奖—年度最佳实践奖”TOP10。颁奖盛典上,货拉拉政府关系总监刘航表示:货拉拉有效的解决了同城货运的痛点,在行业方面降低了货运的成本,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效率;在城市方面减少了拥堵,改变了多年来同城货运“小、散、乱、差”乱象。对于货车主来说,以互联网信息化、数据化为基础,能够减少货车空驶率,消除了很多看不见的沉没成本,降低运输成本。同时,相较于传统运输形态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运输效率低下问题,智能匹配模式能够提升货车的运输效率,实现货运利益最大化。
而内部统一协同方面,通过云之家即时通讯、公告和同事圈等功能,将战略一传到底,实现全体员工的高效沟通和协同,增强凝聚力。
故事并没有结束,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全球掀起创新热潮,大数据、物联网、新能源等新兴技术蜂拥而至,货拉拉的未来充满期许。作为忠实伙伴的云之家一路携行,从缘起,到决胜。
云之家是国内企业云服务领域的龙头金蝶所孵化的创新SaaS协同厂商,致力于打造值得托付于的一体化协同平台,帮助企业构建高效的组织协同(覆盖传统OA)、可组装的业务协同(让ERP/HR/CRM/SCM/MES等应用协同化)、敏捷的场景协同(轻云零代码协同应用构建平台)和智能的数据协同(业务分析/数据中台)能力。
云之家已为上万家中大型企业提供公有云、私有云、混合云和信创的协同解决方案;典型客户包括硕世生物、百瑞源枸杞、深圳麦科田、华海通信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,也包括OPPO、海信、通威、河钢、安踏等众多500强企业。
IDC的相关数据显示,2018年至今,云之家连续第六年领跑中国SaaS协同市场。IDC预测到2025年,SaaS协同市场份额将超越传统本地化部署市场的份额。
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